第(2/3)页 原来,徐吉标旧疾复发。尽管岁月已悄然走过,但伤痛一直潜伏在他的身体里,只是被他钢铁般的意志所压制。这声“爷爷”,如同打开痛苦之门的钥匙,让旧疾再也无法抑制地爆发。 家人急忙围了过来,手忙脚乱地想要救助。但一切都太过突然,徐吉标的生命在这一刻如风中残烛,迅速消逝。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家人,眼神中满是眷恋与不舍,最终定格在年幼的长孙身上。 徐吉标的离去,让姜家仓沉浸在悲痛之中。村民们纷纷赶来,他们无法相信那个总是充满力量、带领大家度过无数难关的徐吉标,就这样突然离开了。 徐吉标虽已离去,但他的故事在姜家仓代代流传。他在渡江战役中的英勇事迹,他在洪水来袭时的挺身而出,他对村庄和家人的无私奉献,都成为了姜家仓村民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。而年幼的长孙,在成长的岁月里,也将不断从长辈口中听闻爷爷的故事,这份传承,将激励他勇敢面对未来的人生。 徐吉标的骤然离世,如同一记重锤,狠狠地砸在家人的心间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整个家庭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悲恸与忙乱之中。 徐吉标的儿子,强忍着内心的悲痛,深知当务之急是为父亲料理后事。然而,家中并没有提前准备好寿材,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,他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——去小黄村借寿材。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,脚步匆匆地朝着小黄村赶去。一路上,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,但他不断提醒自己要坚强,此刻家人都在等着他带回希望。 当他赶到小黄村,已是气喘吁吁。 在众人的帮助下,这口承载着希望与慰藉的寿材被迅速运往姜家仓村。一路上,大家神色凝重,默默无语,只有沉重的脚步声和抬寿材时发出的嘎吱声。 当寿材抵达家中,亲人们看着它,不禁再次悲从中来。但同时,这口寿材也让大家感到一丝宽慰,至少徐吉标能够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。在悲痛的氛围中,徐吉标的儿子和家人们怀着对逝者深深的敬意,开始有条不紊地筹备葬礼,希望能以庄重的仪式送别这位令人敬仰的父亲、长辈。而这口从小黄村借来的寿材,在这个悲痛的时刻,传递着温暖与互助。 回溯至抗日战争时期,姜家仓这个看似平凡的小村落,实则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,成为了一个秘密的联络点。而承载这份重任的,便是姜家仓曲家老屋,它最初坐落于袁家胡同。 袁家胡同,一条静谧而狭窄的小巷,徐家老屋就隐匿其中。老屋外观朴实无华,与周边的民宅并无二致,然而,在那扇紧闭的大门之后,却涌动着抗日的热血与激情。 徐家老屋的主人,皆是心怀大义之人。他们在敌人的眼皮底下,小心翼翼地开展着联络工作。 第(2/3)页